張凌:
在推動國家的網絡化和數字化進程方面,CERNET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國家戰略層面,CERNET 是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最早的推動者?,F在高校建設校園網可能比較簡單,有較為成熟的整套方案,把設備買來、連上就可以了。但早期我們面臨著很多困難,主要的網絡模塊不配套,可能有了高級的交換機,卻沒有相應水平的路由器,也沒有關鍵的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系統;網絡帶寬更是重要的制約,如何高效利用昂貴的長途線路和國際線路,更是巨大的挑戰。因此,國家基于CERNET組織開展了多次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涵蓋了互聯網的網絡層和應用層等各個主要的技術領域,這對我國互聯網核心技術研究和后來的互聯網應用規模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技術研究和攻關方面,CERNET取得的成就也非常豐富。
第一是網絡管理項目的研究。開展網管項目的包括三個高校,清華大學負責全國主干網的網管系統,華南理工大學和北郵負責校級網管系統的研發。我們開展網絡管理技術研究是非常早的,當時在國外這一領域產品極少,特別是作為軟件產品極為昂貴。當校園網規模逐漸發展,應用日益復雜化后,網絡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網絡管理產品都在CERNET的各級網絡(特別是學校網絡)的管理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我們為中國電信等網絡管理培養了大量相關人才。
第二是搜索引擎技術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別開展了搜索引擎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華南理工的“木棉”搜索引擎和清華的“網絡指南針”等都是在1995年就開始研發的科技項目,其中北大“天網”搜索引擎是比較成功的產業化例證。
第三是開展了重點學科應用系統的鏡像研究和部署。我自己也算是鏡像和互聯網開源軟件的“老祖宗”。當時,華南理工大學建立了整個中國大陸第一個互聯網軟件鏡像站點SunSite,其中許多軟件屬于開源軟件(Open Source),硬件由美國SUN公司捐贈給我校的大型UNIX服務器Sun 1000E承擔。這個鏡像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學建立,其后香港建立了一個鏡像。這個鏡像支持了我國早期很多互聯網軟件的使用,以及Linux開源軟件的開發和共享,這也是為什么廣州民間成立起國內比較早的Linux愛好者俱樂部,早期的電子郵件系統開發都是從廣州慢慢成長起來。
張凌:
首先,CERNET是我國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主要平臺。沒有CERNET,中國不可能在高新技術領域取得這么快的發展。改革開放實現了國家的生產力解放,而互聯網是實現我國整個產業升級的關鍵基礎設施和推動力量。有了互聯網,我們就可以在世界科技發展的肩膀上,做創新研究?;ヂ摼W(互聯網化)進入中國在推動經濟總體規模和發展質量上臺階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CERNET是我國高科技人才工作和培養的重要支撐。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才。沒有互聯網,海外回來的人才就無法在大學穩定下來開展高科技項目的研究和教學。我自己就是個例子,我早在1991年應學校要求回國效力。但實際上從1991年到1994年之間,我是在英國和中國之間來來回回工作,英國的研究項目有問題,就飛到英國,中國的項目有需要,就回到中國。對于科技人員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合作,人才也就穩定不下來。但是1994年中國有了互聯網,我再也沒有必要長期留在海外,大多數項目研究的工作,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有效的解決。如果高校沒有CERNET,海外人才的大規?;貧w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CERNET的建立為我國互聯網建設和開展網絡關鍵技術研究發揮了開拓者和引領者的作用。1995年,CERNET全國主干網逐步成型。華南理工大學成為核心節點,并逐漸向廣東全省輻射發展。首先接觸到互聯網的是政府的各級領導,包括廣東省政府領導、廣州市領導以及部分相關單位(省信息中心等)。許多科研院所也開始嘗試采用電話撥號上網(Modem)接入華南理工大學的節點,政府領導和科學家們最早開始了電子郵件的使用。例如原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以及廣電部的很多領導,都有華南理工大學的電子郵件賬號。領導是信息化的核心推動力,領導對互聯網的準確把握至關重要。
CERNET為我國經濟、技術騰飛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為高科技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基礎的環境,是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最終走向應用普及的先驅。
可以想象CERNET使互聯網對中國的高層管理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沖擊巨大,CERNET的專家受到各地政府的邀請,介紹信息高速公路的理念。一旦有了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就變成一個真實的概念,每個地方政府的領導必須認真考慮,互聯網與當地的經濟和社會如何實現結合與發展。
廣東省以前是一個管理制度相對落后的省份。改革開放后,受到香港、臺灣的影響注重發展經濟。但對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新科技還不是很了解。隨著CERNET的建成并在政府、科技和教育界開花,廣東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建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和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政府和運營商也開始了互聯網的建設,我負責的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要成員由政府部門和運營商領導組成,有力地推動了廣東省互聯網的發展,隨后我們還建立了廣東省五網互聯系統,進一步推動了廣東省信息化的普及收益,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電子政務水平,一直在全國保持前列。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彎道超車的典型案例。
第四,CERNET實現了中國高校學生的互聯網啟蒙。華南理工大學是最早將互聯網接入學生宿舍的高校,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工作。學校開始正式接入CERNET的前幾年,經費非常緊張,PC機也限于少量的教師實驗室;我在學校的支持下,通過偉易達公司的捐贈,在學校計算中心建立了一個面向學生的互聯網實驗室,同學們可以真實地通過互聯網觸摸到世界一流強校的臉龐。從1997年開始,我們在學校的支持下,從管理、技術和資金籌措方面嘗試將我校的無線電系和計算機系的學生宿舍接入校園網和互聯網;通過摸索和研發,我們成立了創業公司,自籌一部分資金,逐步將所有的學生宿舍聯網,讓當時的學生可以充分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互聯網技術。
CERNET使中國的很多一流大學的學生,能夠像美國斯坦福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學生一樣,在一個起跑線上開展互聯網的應用和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進入社會(甚至有些還在上學)就成長為互聯網創新應用的主力。網易公司的主要技術創始人、微信的主要設計師等,都是華南理工的學生?;ヂ摼W打破了地理的界限,給我們的師生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平等的科研創新環境。讓我國除了“農民工紅利”以外,還可以收獲“工程師紅利”。因為有了CERNET,我們才有基礎能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工程師。